铜镜又称“鉴”或“照子”,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制造。它萌芽于夏,从商代开始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到了春秋战国至秦这一时期,大多只有王和贵族才能使用,西汉末期铜镜慢慢的走向了民间,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隋唐时期的铜镜制作工艺处于鼎盛时期,然而到了唐代末却开始慢慢衰落,直到金代这一时期才开始复兴。
金代的铜镜主题纹饰十分丰富,不但继承了汉代、唐代的特点,还有了创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见的金代铜镜有双鱼纹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和瑞兽镜等等,其中双鱼纹铜镜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
双鱼纹铜镜,分为阴阳两面:正面为阳,用来照形整容;背面为阴,雕刻铭文寄予情望。铜镜的外形为圆形、中间有一圆钮,整体直径14厘米,厚度约0.3厘米,内区底纹采用了浅浮雕的手法刻画了翻卷的波浪,钮两侧波浪间浮雕有二尾鲤鱼,首尾相接,逐浪嬉戏;双鱼鳍鳞清晰,摇头摆尾,造型十分的生动形象。寓意取自于鲤鱼生殖繁盛的特性,来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意愿,并借“鲤鱼跃龙门”的寓意来祈求升官入仕,表达了女真人的尚文精神和对教育的重视。
以鱼纹为图案的铜镜,最早见于汉代,金代最为盛行。金代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有金一代的119年间,不仅推进了变边陲为内地,变蛮夷为华夏的历史进程,而且以其民族主体中那种广阔的容受性和锐意求新精神,几乎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都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书写了浓重而多彩的一笔,史家谓其“典章制度几及汉唐”,这里仅以铜镜这项艺术,便可窥金代文化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为研究金代涿州乃至整个燕京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