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部,距北京60公里,素有“畿南门户”、“十八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市域总面积74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65万,城市人口2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
涿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西周时有“涿”字币流通,至春秋战国时为涿地主要货币,时涿州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已经形成。涿州在春秋战国为“燕之涿邑”,秦(前221年)时建涿县,汉初(前201年)设涿郡,魏晋名范阳,唐代(769年)改称涿州。历代均为郡、州、县之治所,政区沿革历尽沧桑。
涿州是中华文明有史以来文化繁荣且多次辉煌的地区之一。汉宣帝时桓宽所编《盐铁论》载:“燕之涿蓟……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涿州在明清之际,为畿南首郡,“扼万国之咽喉,总八荒而辐辏,形势雄胜,甲于中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清帝乾隆称涿州:“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
涿州名人辈出,荟萃史册。据《河北省古代人物综录》介绍,“全省有126个县(市)有古代人物记载,每县(市)一般为30~50人,超过100人的有正定、大名、河间、清苑、定州等9个县(市),最多者为涿州,计有257人。”涿州是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蜀国大将张飞的故里,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方。还孕育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曹操语)的儒学大家卢植,被世纪伟人毛泽东称为“唐宗宋祖”其中之一的宋祖——赵匡胤,被国外学者称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以及易学大师邵雍,“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苦吟诗人贾岛,散曲作家卢挚等。多元文化融合交织,铸就了别具特色的千年古郡。
涿州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在河北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鸦片战争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自辛亥革命以来,涿州人民投入土地革命斗争、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解放斗争,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捐躯。其英雄事迹,铸就灿烂篇章。
涿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城乡。现有24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文物藏品20000余件;如今涿州古城肌理基本保存:从城南药王庙沿鼓楼大街北行至城北永济桥,街两侧依次保留有药王庙、清行宫、学宫、三义庙街、鼓楼遗址、清真寺、辽代双塔、西城墙、北城门遗址、永济桥等文物古迹,其间点线相连,烘托着涿州古韵。
2006年,涿州市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和“千年古县”, 2007年公布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同年建成涿州文化遗产陈列馆,成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4年涿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