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
 
 
;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文史随笔
博物馆里的涿州故事(瑰宝篇)——《紫阳先生题汉昭烈庙诗碑》

《紫阳先生题汉昭烈庙诗》碑原存于汉昭烈庙,现存于涿州市博物馆。碑高49厘米,宽59厘米,厚11厘米。此碑原来是镶嵌在三义宫的一面墙上的。碑上刻有行书十行,是紫阳先生的诗:

紫阳先生题 汉昭烈庙诗

江表孙郎藉父兄,阿瞒狭主效狐鸣。蛟龙不合池中老,匕箸何劳座上惊。时事政神桑葆盖,夕阳又下锦官城。萧条千古风云会,谁问人间有孔明。

岁壬申春二月八日 左山商挺书 蒲水贾德玉刊

诗作者紫阳先生,是元代的大儒杨奂。书法是他的朋友元代文学家商挺所书。这两位都是元代的名人,元史均有传记。

杨奂(公元1186~1255年),字焕然,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少年丧母,刻苦勤学。金末时应举,未考中进士,随即写了万言书,指陈时政弊病,但未能送达金朝最高统治者,随即返回故乡,以教书为生。1234年,蒙古军攻破金朝京城汴梁,江淮以北为蒙古军占领,金朝灭亡。杨奂见时势大变,蒙古贵族将称霸中原,即离乡北上,欲觅出仕之机。他到达山东,受到冠氏(今山东冠县治)元军将领赵寿之的礼遇,住于赵府讲学。杨奂原来的门生有的从北京等地赶来跟他学习。1238年,元太宗窝阔台下令开科取士,杨在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参加考试,两次赋论第一。监试官即引他北上谒见中书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赏识杨奂有才学,即向太宗窝阔台推荐,被授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他一到任,便招集当地名士商议治理之策。当时,河南值战乱之后,人口疏少,生产萧条。他励精图治,政事简约,巡行各地,亲自询问盐务的收入和经营情况。有的官吏建议增加盐课数额,加重百姓负担,被他当面指责。他说,我不能欺上剥下,当即减少了盐课的四分之一,受到了百姓的欢迎。这样一来,公私两利,盐务情况很快好转,受到社会舆论称赞,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成绩。他在此任职10年,以年老请求辞官,北上住于燕地。


《紫阳先生题汉昭烈庙诗》碑(拓片)

1253年,忽必烈被分封于京兆地(今陕西西安市)。为了治理好自己这块根据地,忽必烈派人召杨奂南返故乡,参议京兆宣抚司事。杨奂受召,由燕地南下,返回关中,为忽必烈参赞谋划。1255年,因病重而卒,时年70岁。

杨奂一生勤学,是金末关中有名的学士之一。他的文章不蹈古人之旧辙,无陈腐闲言,受时人推崇。他的著作主要有:《还山集》60卷,《正统记》60卷,《北见记》3卷,《韩子》10卷,《砚篡》8卷等。

商挺(公元1209~1288年) 元初大臣。字孟卿,晚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菏泽)人。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又升空抚司副使,受命兼治怀孟。八年(公元1258年),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明年,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改佥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历任同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九年(公元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十五年(公元1278年)以王府内讧,株连罢职、籍家。无罪获赦后,隐居不出。死于京城。仁宗延祐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能诗赋,兼工书法。著有《藏春集》6卷。

商挺工词曲,善书,尤长隶书,著诗文千余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入“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紫阳先生题汉昭烈庙诗碑是商挺抄写了杨奂的游昭烈庙诗。这样的名人诗碑在各地的风景名胜地历代都有遗存,但大部分是后代摹刻的。即找来前贤的书法真迹,摹刻到石碑上。但涿州所藏这块诗碑确是元碑,是商挺的真迹。其主要证据就是碑左下角有刻碑者的姓名“蒲水贾德玉刊”。贾德玉是元初较著名的刻碑工匠。他刻的碑在文献上还有记载。比如元顺德府(即河北邢台)开元寺《重建普门塔碑铭》即是“蒲水贾德玉、邢台 巩德进、赵琬 同刊”,原碑今已不存,有拓片藏于台北故宫。

杨未君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13068102000317号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