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
博物馆里的涿州故事(瑰宝篇)——《北齐卢誉墓志与范阳卢氏》

1992年,涿州出土了一方北齐墓志,志主人为范阳卢氏后裔卢誉。卢誉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乃世家大族子弟。卢誉四十九岁卒,壮年弃世。志中卢誉“妻同郡祖氏”的记载,成为卢、祖两大族通婚交好的例证。志石书法布局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墓志文辞严循格式,先序后铭,文多骈俪;刻工亦甚精,能将原书笔意较细致地传达,足见工匠勒石之功力。

涿州历史上, 范阳卢氏是幽燕地区族姓中的名门望族,卢门历代多出学者、显宦;国内外卢氏子孙千万人都以范阳卢植为始祖,卢氏家族在儒、道、佛三大文化领域均颇有成就。卢氏文化绵延两千年,脉络清晰,支系庞大,宗亲意识强,远远超出了涿州、河北乃至中国的地域范畴,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唐书》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田和篡齐,卢氏散居燕、秦之间。秦有博士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裔孙植,字子干,汉北中郎将……”。被曹操誉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的卢植在社会剧烈动乱中,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时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卢植子孙们,在汉魏北朝所积累建树的学问业绩、品德风范,亦成为卢氏后代千余年长盛不衰的声望基础和精神动力。自三国时期卢毓两度拜相至宋代卢多逊,卢氏22人位居宰相。其中卢氏“八相佐唐”更为历史佳话。另外,卢氏封王者有卢绾、卢文进 、卢光稠,贵为封疆大吏者逾百,仅垂名《唐书》者就多达460余人。《二十五史》中的140位涿州名人中范阳卢氏就有58人。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卢氏精英在史书上遗漏。挖掘卢氏文化内涵,除文献记载的资料,更多的补史资料应是出土文物,尤其是碑铭墓志等带有文字的实物,只有这样,才能史料、实物结合,再现卢氏子孙千余年长盛不衰的史实。1992年,杨少山先生主编的《涿州碑铭墓志》一书中,记载“北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等人的碑铭墓志有12篇。赖碑铭墓志这种金石文献来补史、正史,也就成为尽可能多而全地了解卢氏人物的重要途径。


北齐卢誉墓彩绘骑士俑

墓志即墓志铭,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上面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可作为历史资料,补史书的不足。历史上涿州关于卢氏的碑石迄今到底出土了多少,已无法完整地统计,尤其是墓志,大多是随出随没,但所存者仍夥。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成为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但此志无盖,应是特例。

“北齐卢誉墓志”是涿州市电力局住宅楼工地施工时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北齐彩陶俑多件。墓志出土地位于涿州老城区东,东偏北距卢植故里——卢家场村约3公里。志石长54、宽55、厚10厘米,呈正方形。正书竖写,26行,行28字,全文698字。严循格式,先序后铭。墓志首题“大齐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卢府君墓志”,北齐天统元年十一月(后主高纬565年)刊石,墓主人卢誉,字庆市,武将,《北史》无传。

志云:卢誉“起家员外散骑侍郎……”按后齐官制,《北史》未记,但据《隋书》,谓其“多循后魏”。散骑侍郎为文散官,隶属于集书省,例设员外(即名额之外)散骑侍郎120人,大多由勋旧或大族子弟补任。“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

征虏将军,应为“四征”将军之一,秩在三品,为武官勋级,史载“用人俱以旧德有闲者居之”,朝廷用以褒赏勋庸者。此官是魏晋南北朝时置,南朝宋、齐、梁及北魏为武官,亦作为高级文职官员的加官。三国魏晋、南朝刘宋为第三品。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置智威、仁威、武威、信威、严威等五将军代替此职,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为第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

中散大夫,文职官,秩三品,西汉后期置。东汉时隶光禄勋,秩六百石,无员限。与光禄、太中、谏议大夫等皆备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魏晋南北朝多养老疾,无职事。魏晋皆七品,南朝梁十班,陈四品,秩千石,北魏为四品上或四品下,北齐皆四品下,北周七命。


北齐卢誉墓彩绘陶俑

据此墓志载,卢誉乃世家大族子弟,藉祖荫少年即登庙堂,但一直未能任要职、居方面。但志载其聪慧博洽,潇散任情,虽秩高名显,却未有建树。志文于此,多作丽辞言空,大而化之,也许时当乱世,有难言者欤?

其祖为“镇远将军、辽西太守”。镇远将军,官名。新莽置,因事而设,事迄即罢。东汉建安末刘备置,权任甚重。晋代不常置。十六国后秦亦置。南朝梁置,为将军名号,专施用于境外,品班拟车骑将军,相当于武职中最高一班。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为从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为四品。北齐四品上,北周正六命。卢誉之父卢元绍为“幽州法曹参军”。法曹参军,官名。法曹长官。西晋末丞相府置。东晋、南朝宋公府、将军府沿置。南朝宋七品。志文又载卢誉“百行不点,六艺不遗,兰芬松茂,播清风于稚日;金声玉响,宣令问于生知。……君反游子思之舍,还趋众蔚之门。由此价倍五都,声驰九畹。朝野见而动容,乡党赌而忘倦。俄迁征虏将军、中散大夫,纵容自若,优游独守。庄生濠水之意,嵇子竹林之情。文饶取醉之心,伯使中庸之掺。谙事未俦,方人或爽,可谓领袖四海,仪行一代。方陪紫坛于清雄。侍金捡于嵩华。遂飘忽风轮,游扬日驭,戢冲天之绝羽,顿萧云之逸。……”其文虽有过誉之嫌,但也是真实的记录,可补正史之缺。卢誉四十九岁卒,壮年弃世,或死于沙场,或殁于疾病,惜志文未载。

北齐卢誉墓志(拓片)

这方墓志载,卢誉卒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元)年正月十日(公元539年)。我国东魏立国仅17年,且苟安于一隅,刻石存世很少,故此志石出土尤其珍贵,可谓凤毛麟角。

更为重要的是,志文记载卢誉“妻同郡祖氏”。祖氏当时亦是幽州大姓,阀阅世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幽州地区士家大族有范阳卢氏、范阳祖氏、上谷侯氏、上谷寇氏、燕国刘氏、北平无终杨氏。推崇门阀族系与姓氏大家的风气,兴起于东汉末年,盛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际。当时,南朝的大姓主要有王、谢、袁、萧、朱、张等,北朝(北魏、北齐)的主要有王、崔、卢、李、郑、韦等。当时任用官员依姓氏品评,结亲则互相比拟门第。当时的石刻材料,也大多与这些阀阅之家有关。如卢氏一族,地望为范阳郡,在已发现的(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在涿州市历年发现及散落民间的卢氏家族成员的碑、志凡数十件)历代卢氏碑志中,多数都叙及族系起源及远祖中著名人物。这些人物包括燕王卢绾、卢植及三国、晋卢毓、卢谌,也包括北魏卢玄、卢渊、卢道虔等。卢氏娶祖氏为妻,属传统理念中的门当户对,志中的记载,成为卢、祖两大族通婚交好的例证。

此方志石刊有横竖线格,书法布局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端庄方整,形体上多为扁方形,捺笔特重,不用连笔,楷书而带隶意,能见北魏碑刻体之余绪;与当时经文书法“千人一面,一字万同”的区别是用笔丰腴,骨肉兼备,整篇行笔、结字、章法都非常自然,无造作气,其书堪称佳作。虽无书家署名,亦是出于名人。墓志撰文文辞亦相当华丽,严循格式,先序后铭,文多骈俪,一定出自翰苑英才,文章高手。此志刻工亦甚精,能将原书笔意较细致地传达出来,足见工匠之勒石之功力。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公网安备13068102000317号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