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
博物馆里的涿州故事(瑰宝篇)——《振翅欲飞的东汉陶苍鹭》

苍鹭,曾经的吉祥鸟。

今天是周日,不巧又遇雾霾,市区更加朦胧,紧邻博物馆的双塔犹如浮在海市蜃楼之中。当我以讲解员的身份,在展厅里向观众讲述着这件东汉时期的陶苍鹭,由此讲到涿州历史上良田沃土、水源充沛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拒马河裸露的河床、干旱土地上的扬沙。遥远历史与客观现实的强烈反差,我觉得我对观众好像是在讲述着一个梦中的童话,因而讲解语言贫乏,导致精美文物成了一件毫无内涵的苍白符号。

直到有一天,我中学时的老师前来参观博物馆,在他给我讲了苍鹭的故事后,我才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件陶苍鹭是涿州博物馆的重要展品,1995年出土于涿州城南西道元村西的华北铝厂扩建工地。苍鹭的造型通高32.5厘米,短尾、长腿、长颈,其高昂的头部和长颈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微微翘起的翅膀更是给人一种展翅欲飞、昂首向上的感觉,艺术感极强。

老师在这件陶苍鹭面前久久未能离去,似乎在怀念着一段逝去的岁月。他是我初中一年级时的老师,年近七十,他的家乡在涿州西北隅的一个曾经盛产水稻的小村庄。老师说我这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见过涿州曾经的田园风光,没见过曾有的苍鹭,所以对陶苍鹭文物的讲解语言空洞,没有内涵。在他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后,我把老师请到了办公室,敬上一杯清茶,老师向我慢慢讲起他心中关于苍鹭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胡良河畔盛产水稻的一个小村子。在我十来岁时,也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胡良河河水清清,堤柳成荫,芦苇丛丛,两岸荷塘稻花,一派江南风光。那时候我们村的稻地,用的是地里冒出来的泉水,那泉眼常年冒水,形成的水坑,清澈见底。大人们在稻田里干活,就连我们小孩放学后去田埂上打草,都从来不带水,渴了就趴在坑边上直接喝泉水。人们常说“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有了这么好的自然环境,苍鹭等鸟儿自然就在此栖息。


东汉泥质红陶苍鹭

苍鹭,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及其浅水处,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它们不论觅食、休息始终都保持不慌不忙,苍鹭觅食时可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所以我们管它又叫作“长脖老等”。

苍鹭还多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描述,《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其中有一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甫的《绝句》里也提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即是苍鹭,并且两首诗都交代了苍鹭的生活地点和习性。

我们村紧挨着的青岗村,有个三百余亩的芦苇荡,周边河网交错,池塘成片。成群的白色苍鹭从远处飞来,临近树梢高的时候,又分散成许多小群,有的落在河岸边,有的落在池塘的草丛里,有的落在稻地的田埂上,不管风吹雨打,它们都是一动不动地等候着鱼群的到来,远远望去,沃野里散落着数不清的白点。

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般先进入芦苇荡去掏鸟儿蛋。有风吹来,芦苇全部朝一个方向摇摆,绿色的海洋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拨开芦苇向前走,后面的芦苇马上又合拢,我们要步步紧跟,还要互相喊着,以防在芦苇荡里走错或是走散。这里是鸟儿的天堂,有大雁、白鹳、野鸭、灰鹤、鹌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鸟儿不时从眼前掠过。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们从芦苇荡走出的时候,苍鹭们仍然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守候着。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决定偷袭苍鹭,这时候必然有一个自报奋勇者前往,他把草筐顶在头上做伪装,趴在田埂上悄悄地匍匐向前,我们则在田埂后面屏住呼吸静观等待。那时候苍鹭们对偷袭者是不屑一顾的,当离苍鹭还有五六十米的时候,苍鹭们才警觉起来,当偷袭者又近一点时,苍鹭们的腿开始下弯,昂首向上,翅膀欲展,准备离地高飞。我们在田埂后见偷袭无望,大家便一齐呐喊起哄,苍鹭们听见立刻飞向空中,那优美的身姿犹如仙鹤般的飘逸和美丽,进而引起芦苇荡里的鸟儿一齐飞上天。它们在空中盘旋,各种鸟群不断变换着队形,时而你来我往,时而队形交叉,看着它们漫天飞舞的样子,今天想起来,那真是一派吉祥、自由和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老师见我听得有点入迷,他告诉我,说涿州沃野曾有苍鹭,这并不奇怪,因为有水的地方就往往就有苍鹭。自古以来,涿州水源丰沛,涿州因水而得名,“涿”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涿,流下滴也;又以水中尝出豕也,故名为涿。涿州在魏晋时期名“范阳”,也是与水有关。古籍《名胜志》中有记载说,范水在州西南,水北曰阳,由此得名范阳。涿州河流较多,辖区内有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就拿涿州八景“胡梁晓月”来说,有古诗曾曰:“破晓事行役,去去之胡良……钟声逗曙色,宿火明渔庄。”诗句为我们描述了月光之下的胡良河银光万顷,舟船上的渔火在水面上彻夜闪烁的江南景象。

涿州沃野的苍鹭也在古籍中出现过,《日下旧闻考》所记涿州古八景之“月池秋风”中说:“月池在城西南二十里。池广三顷,其形如月……每秋清气爽,菱荷盛开,鸥鹭浮沉,锦鳞游泳,可谓游观之盛所矣。”这难道不是涿州历史上良田沃野、生态环境优美的真实写照吗?

我已经完全进入到老师所讲的苍鹭故事之中,我不由得问,为什么在涿州古墓中会有陶苍鹭的明器呢?

老师说,这可是文博专家才能回答的问题,不过我从观众的角度认为,以水鸟儿作为明器陪葬非常少见,可能是个特例,也许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苍鹭为候鸟,春季在3月末4月初迁来北方繁殖,10月初至10月末迁回南方。如果北方冬季天气不太寒冷,偶尔有少数个体留在北方繁殖地不迁徙。也许,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只苍鹭,因当时涿州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各种因素,多年留在这里而不迁徙,与一位可能存在的慈祥老者和睦相处,再以后又因种种原因,才有了苍鹭作为明器陪葬的机缘。

老师又说,这件文物也许表达的就是一只仙鹤,因为用具象的手法造型仙鹤,抓住了长腿、长颈的特点,省略并艺术化了其它细节,因而使它既像苍鹭也像仙鹤。如果真是一只仙鹤,那就更有意义了。仙鹤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它姿态优美,高雅大方,被人们称为神鸟,往返于人间与天堂,代表着长寿、富贵和吉祥。

老师在把故事讲完之后说,不管它是苍鹭还是仙鹤,它们都佐证着我们涿州曾经有过美好的家园。现在我们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想,将来有一天这些吉祥鸟还会回到涿州的沃野之上。

张倩男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