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
【坚持人民至上】《古城记忆》线上展览|诗赋弦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赋弦也是我国地方戏曲文化中的一朵灿烂之花。诗赋弦流传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直隶宛平县朱家务村,是由当时朱家务村曲艺人贾万全和张家务落地书生朱广达为抵制当时的社会五毒即(吃、喝、嫖、赌、抽),在吸收十不闲精华的基础上,首创「诗赋弦同乐会」。约在民国十年(1921),诗赋弦传入涿州西韦坨村。它传入之初,只是村民们农闲时自娱自乐的吟唱小曲。自从村民学唱诗赋弦以来,村内赌风似有收敛,且诗赋弦的戏文中也有劝人戒赌的故事。鉴于此,村中掌事者商议,将诗赋弦纳为会戏,由此成立“西韦坨诗赋弦戒赌民乐会”。诗赋弦在此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并由此向涿州、房山等地的农村传播。曾一度成为主要的地方剧种民国年间,诗赋弦由初创时期进人了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衰落,目前仅有涿州市义和庄镇西韦坨村保留了一个诗赋弦剧团。


诗赋弦是以诸多北方民间歌曲(小调)、曲艺曲牌为基调,用联唱的形式表演的民间小戏,它的音乐可称之为民歌联唱体;诗赋弦的唱腔均以曲牌冠名。经搜索整理目前已记录32首。在演出过程中,角色不论是生、旦、净、丑,演员不论是男、女,各曲牌的调高基本一致,很少有转调现象。所有曲调的调式音阶、音乐风格均较接近。文场伴奏的前奏、间奏往往相同,所以,整体听起来比较统一。


诗赋弦不追求严格的表演程式,演员根据剧情需要,在戏台上再现生活场景和人物情绪;剧目来自民间,善于运用喜剧和闹剧的形式,演绎民间悲欢离合、劝人向善的故事;演出时不分明显的场次,演员的上下场不必配以锣鼓伴奏,只唱文戏,没有武戏。


1900年前后,由于受京剧、河北梆子等大戏的影响,诗赋弦戏剧服装比较讲究了。1912年,诗赋弦进一步脱离了曲艺说唱的影响,去掉竹板,改用大梆子控制节奏,加强板演,提高了戏剧化的程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赋弦吸收了京剧和评剧的锣鼓经,武场也去掉了花会所用的大鼓等乐器,而改用京剧的念白,由白话改成了小京白。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诗赋弦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土改”时期,西韦坨村用诗赋弦演出《穷人大翻身》深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剧团仍用诗赋弦来歌颂党的政策,歌颂祖国的大好形势。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光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