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
故桥钩沉与今世探赜


永济桥坐落于涿州城北1.5公里处,历挟河湖,巨川界道,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自修葺之始,每逢雨霪水溢之时,则素绝濡轨渐裳之患,更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皇帝出京御道之冲要,乃督亢膏腴、京南形胜之所在。其桥造型优美,长如玉带,恰似长虹横贯两岸,故素有“拒马长虹”之美誉,位列涿州八景之一。清乾隆帝题联称其“十八省通衢冠盖如云斗大一州供亿苦,千年旧郡河梁落日车停片刻感怀多”。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题此桥为“中国第一长石拱桥”。


一、沿革嬗变

乾隆版《涿州志》载永济桥修葺之始云:“永济桥在州北郭外,跨巨马河上,旧名巨马河桥。明万历二年,与湖梁河桥同建。”由此获悉,永济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旧名“巨马河桥”

志又载张居正尝为碑记,述此桥初建原委,云“涿州北有河二,自西山诸泉来者曰胡良河,距城七里;自紫荆关外铁锁崖入者曰巨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发,汹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岁飘溺常数百人。圣母慈圣皇太后念之,会州民有奏乞建桥者,圣母自以宫中供奉金募工,一夫不役于民,一钱不取于官也。司礼监太监冯保举内官监太监刘济,工部尚书朱衡举,郎中易可久、贺幼殊督工,乃以(万历)二年正月兴工,五阅月而告成事”。

据此知悉,昔河桥未建之日,每逢霪雨,即洪水汹涌,泛滥成灾,频有行旅溺毙之状。及河桥初建,圣母(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厪念苍生,即出宫中供奉金募工,命宫监冯宝、刘济及工部尚书朱衡举等监管工事,是年五月即告工竣。此虽为张公润色王业之作,固有记功颂扬、歌功奉上之嫌,然明廷对防汛抗洪及汛情通报工作之重视程度,仍可见一斑。昔李太后临朝,不假民力,以体己钱供建河桥,实属蠲赈之举,亦不失为功业深厚、积厚流光之所为。

自万历二年初建伊始,终其有明一代,此桥凡再三修葺者,二次有余。首次重修乃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彼时雨潦决堤,损毁河桥,“圣母仍出宫中供奉金”,命宫监张进及工部宁化龙、易登瀛等监理其役,“以万历十六年正月经始,逾年而桥成”。天启六年(1626年),又因河桥倾圯而二次翻修。崇祯以后,每遇水汛则设舟以济,秋冬水落而始填河桥,终“桥建而河徙, 桥乃跨陆, 河则仍资舟楫, 与无桥同”之状。

至有清一朝,河桥尝接踵翻葺者,凡三次有余。其朝首次翻修,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彼时河道南移,直隶总督方观承请旨于上,意在旧桥之南别建九孔新桥。事毕,乾隆亲笔更名为“永济桥”。此即合地方志所言“旧桥颓废者,改葺为堤,......御书赐名永济桥”者。

又道光三年(1823年),暴雨急骤,再逢水患,径断河桥。基于此难,道光四年(1824年)及道光十五年(1835年),知州包芬详、赵庭椿尝先后拟请修缮河桥堤坝及引河。咸丰七年(1857年),知州张和出资增葺永济桥暨南北牌楼及茶亭。同治十年(187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出赈款余资,再行修缮桥身及堤上亭宇。

志尚云及桥周牌楼,称桥北有牌楼一座,北面题为“九霄雨露”,南面题为“天衢日近”;桥南亦有牌楼一座,南面题为“万国梯航”,北面题为“皇涧风清”。两牌楼之匾额、对联皆为乾隆皇帝御笔。惜此南北双观,皆毁于民国六年(1917年)洪水。经此浩劫,桥周堤坝楼亭尽毁,时逢国运艰辛,故无修葺记录。

时过境迁,迄今,永济桥周边楼宇已相继废弃,惟余九孔石桥,恒屹立长驻,令人心向往之。

二、别样形制

前文已述,崇祯后,水断河桥,兼之河道南移,遂成河阔桥狭之态,行旅仍假舟楫以渡。基此情状,清乾隆二十五年遂别建新圯,即乃今日所观主桥同南北引桥相抱持之别样风致。

永济桥通长627.65米,主桥同南北引桥皆矩形石块错隙顺砌而成。花岗岩占比达八成之多,余即青白石兼少许汉白玉。主桥乃单路九孔联拱式石桥,其长为151.15米,桥面宽10.7米,由分水石至桥面最高点6.3米。南引桥长约271.5米,涵洞数量二十有五,大小不一,皆为拱形。北引桥长约205米,暂未探及涵洞。

三、今朝探掘

2024年2月19日上午,清乾隆帝御笔亲题“永济桥”碑河北省涿州市永济桥南端东侧防洪工程工地出土。该碑乃创修工事之实证,业已纳入涿州市博物馆馆藏序列。

此碑为长方形刻石,170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碑身无甚雕琢,质朴天成。正反双端,皆镌碑文,虽稍有磨损,仍清晰可辨。南缘乃“永济桥”三字,正书,字迹浑厚雅正;幽面乃“乾隆御笔”四字,篆书,字迹圆润隽秀。

本文首节所述乾隆二十五年别建新桥、御书“永济”者,恰涉此碑事。又《涿州志》载:“即于桥南之东,偏葺一亭,中恭建御书‘永济桥’碑;又于桥北之西,偏葺一亭,中恭镌御製‘永济桥’碑记。”志所言及“永济桥”碑者,乃乾隆御笔亲题,即此番巨马河畔所出之碑刻也;志所言及“永济桥”碑记者,乃乾隆所为《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其文满汉兼具,乃永济桥修葺始末、形制演变之实录。犹可称庆,此碑记于2005年1月复现于世,现存于涿州市文物保管所碑廊。

四、社会反响及维修利用

永济桥自清代重建后,皇帝南巡、官吏进京、商贾往来、百姓出行等皆经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永济桥化身京广公路桥,仍散余温。1986年,时逢107国道改道,该桥始得休致。

沧海桑田,自明万历二年迄今,该桥饱经车载碾压、洪水冲击及地震摇撼,仍傲然挺立,引人栏杆拍遍,对古深思。

2004年12月,涿州文物部门对永济桥进行探查及试掘,备受社会瞩目。翌年,该桥始得珍视。《河北日报》以《“拒马长虹”再现京畿》为题,首发消息。《燕赵都市报》以《涿州古桥长达627米国内罕见》为题追踪报道。《中国文物报》《保定日报》及涿州电视台亦就此桥赓续播报。国家、河北省及保定文物部门屡派专家现场调研,为该桥申报“国宝”及维修利用勾勒蓝图方略。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永济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永济桥得到大规模维修;2009年至2012年,永济桥维修工程结束,古桥重现昔日光景。

2009年,永济公园项目开工,2012年竣工开园。该项目以永济桥为核心,总投资1.27亿元。此乃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就古桥合理利用之成功案例。公园占地面积1200亩,其陆地面积、水域面积各占600亩。项目依托永济桥,突出水系景观特色,对拒马河道综合治理,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观赏性、知识性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滨河公园,充分实现文物保护、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交融,实为额手称庆之盛事。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光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