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纪念馆前,五大书记铜像巍然矗立,他们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视远方。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今北京)。毛泽东称之为“进京赶考”。队伍沿太行山东麓一路北上,经灵寿、行唐、曲阳、唐县、保定、涿县(今涿州),于3月25日进驻北平。

图为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北平路线图。
赶考之路总长约360公里,在这条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道路上,发生过哪些生动感人的历史细节,又留给后人哪些启示和思索?沿着这份进京路线图
我们一起重温那些超燃瞬间↓↓↓
“进京赶考”前定下规矩
图为西柏坡村全貌(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居住时原址,1958年被水库淹没)。
图为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办公室与寝室(原址)。
进京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面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
图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
毛泽东还给各级领导及党员领导干部,同时也是给他自己,
定下了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这也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
图为七届二中全会现场。
著名的西柏坡“赶考对”
1949年3月23日,
从西柏坡出发的那天上午,毛泽东深情地说,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图为周恩来在西柏坡工作。
周恩来风趣地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大手一挥,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这天下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分乘11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出发了,一路北上。

图为毛泽东前往北平途中。
“赶考”第一晚,几乎没有睡

图为唐县淑吕村。
3月23日晚,毛泽东一行来到唐县,留宿在淑吕村。淑吕村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一个兵站,群众基础很好。毛泽东住在抗日烈士李登魁老宅西院北屋。随行人员用门板临时搭了床铺,供毛泽东办公和休息用。这一晚上,毛泽东几乎没有睡觉,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点着一盏油灯,工作到天亮。
图为葛桂多老人。寇国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