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文化 品位端午
弘扬端午节民俗文化
展现博物馆宣教职能
端午节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活动内容为彰显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文化传统, 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涿州市博物馆特邀请了涿州市三义小学的师生们前来参加以《“粽”情文化 品味端午》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分为《画额》、《佩香囊》、《五色彩蛋》、《粽香四溢》四个环节。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我馆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画上驱邪避祸的“王”字。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装香囊,大家也可以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
《五色彩蛋》
端午节绘彩蛋,与在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都是为了记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绘制的彩蛋不只是食品,更是一种装饰品。
《包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粽子的味道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包粽子。
以上就是今天的端午节活动的全部内容,在这里,博物馆也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希望今天的端午活动能让大家有不一样的端午体验,祝大家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