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
涿州元代壁画墓传奇——第六期

李仪的后事办完后,李秉彝立即向教谕请假,要为父守孝三年。教谕见他执意如此,只好应允。李秉彝将被褥搬进工棚,日夜守护,前三日不饮食,“一七”内只吃粥食,即使家人送来可口饭菜,也视而不见。他言而不语,对而不答,把一切置之度外,每天都在回想着父亲生前的面容和对自己的教诲。“五七”烧纸之日,只见王化云领着林教谕和教师们也来此烧纸。祭祀之后,王化云说道:“仁兄如此尽孝,我等自愧不如,但仁兄身为教师,负有教化之职,如若荒废学业,岂不误了人家子弟?”王化云又道,“居丧守孝之俗可以变通,不如重回县学,以忠为孝,也算忠孝两全,请仁兄三思而行。”林教谕和教师们也说:“庙学教化,国家崇奉,不可一日无师。”众人以此为由,纷纷劝李秉彝重回县学。李秉彝正迟疑间,教师们从工棚卷起了被褥,林教谕和王化云强拉着李秉彝离开了墓地。


李秉彝乃儒学名士,县学离不开他,同时也为了照顾李秉彝,林教谕就调整了他的授课时间,尽量让他每天都能有半日空闲。就这样,李秉彝每天授课之余,回家与妻子侍奉母亲,然后自己再去墓地守孝。自从李仪逝世后,李秉彝感到家中度日有些艰难,就与母亲商议,把后院卖与他人,把母亲接到前院,这样也为了侍奉方便。母亲应允后,李秉彝托人把后院卖了,所得银两按母亲之意分成五份,李秉彝和母亲各一份,秉忠、秉直和秉温家也各得一份。八月十五中秋节,适逢李仪离世三个月。当晚李秉彝夫妇在墓地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祭品,祭拜后切开团圆月饼,供上父亲的一份,其余则拿回家中。


临到家门口,只见一个人晃晃悠悠地朝自家门前走来,待近前一看,原来是王化云。李秉彝夫妇忙把王化云让进家中。李秉彝问:“贤弟喝酒了?”“喝啦,还……还喝得不少哪!”“贤弟吃块月饼。”王化云不语。李秉彝把自己的那角月饼递给他,王化云用手一推:“这是团圆月饼,我哪能……”李秉彝说:“你我难道不是兄弟吗?”王化云闻听此言,潸然泪下。李秉彝惊异地问:“莫非贤弟有事?”“我是来告辞的。”“你要去哪里?”“回河南。”原来,王化云的河南老家还有个兄弟,自己久不归家,父母则和兄弟一起过,但弟媳凶泼,兄弟软弱。去年河南是灾年,弟媳嫌家中吃饭人口多,今年初就将父母赶出了家门。王化云是恰遇一个河南老乡后,才知道此事的。王化云哭着说:“比起仁兄的孝道,我连猪狗都不如,忘了父母养育之恩,今晚是团圆之夜,说不定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了。”说罢,王化云竟哭出声来。李秉彝道:“圣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回去吧。”说罢,进入里屋,少时捧出一小包裹,送给王化云,“这是我孝敬令尊令堂的一点心意。”王化云急忙推脱:“这么多银两,仁兄还有家小,使不得!使不得!”李秉彝笑道:“我家中还有薄田,尚无大碍。”王化云手捧着银两:“今晚与仁兄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逢,这叫我如何报答?”李秉彝说:“不图回报,只愿令尊令堂早享贤弟反哺之义。”王化云拿着银两,拜别了李秉彝老母和家人后,李秉彝将他送出县城南门以外,二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在王化云走后的年月里,涿州地方也是天灾不断,李秉彝家倒是勉强还能过得下去,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八年后,到了至元五年(1339)三月,李秉彝老母过世,入棺后将棺材放入李仪墓中合葬。李秉彝让人取出墓碑,在碑阳刻父母之神位,从此正式立碑。


碑文曰:“大元国涿州范阳县李仪,宅居东门街南,儒吏立仕,历迁至丰闰县尹,自前任不营干,勤力公事,专善化民,绝不有私,致仕大都路府判散官,承德郎享年七十。妻城南当陌村方氏,敕封宜人,享年八十。”落款:“至元五年三月吉日述撰范阳语录,逸民男秉彝立石。”至此,李秉彝履行了对父母老有所养、终其天年的孝子之道。李秉彝老母过世以后,涿州范阳县因国用不足,财政艰难,县学时停时办,李秉彝辞职归家,又打发儿子李复初外出谋生。又过了七年,到了至正六年(1346),李仪辞世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至正六年三月,连年来的天灾使元大都周边府县哀鸿遍野,饿殍载道,京畿饥民纷纷起义。范阳县呈请增设县尉及巡警兵丁,城内一时干戈四起,人心惶惶。一日,有大批饥民从东门涌入,有十几人闯入李秉彝家,哀求赏饭。李秉彝夫妇见饥民们拖儿带女,沿路讨饭至此,其中竟有父亲曾经为官之地的丰润县人,不禁又多了几分怜悯之心。李秉彝倾其所有为饥民支锅煮粥,怎奈饥民又聚来二十多人。不得已,李秉彝向学宫的教师们借钱买粮。李秉彝家中聚集饥民之事传至县衙,巡警兵丁来家驱赶饥民。李秉彝因护饥民免受毒打与兵丁争执,竟以勾结爆民谋反为名,被巡警兵丁扭至范阳县衙,遭受一番辱骂和鞭打后被县尉关了起来。家人急托林教谕疏通,经过林教谕向范阳县衙求情,李秉彝在三天后才被放了出来。李秉彝受此大辱,心灰意冷,从此再不出门,街坊和乡亲们谁也见不到他。这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离开范阳县十五年的王化云又回来了。十五年前,王化云回到河南老家后,依仗李秉彝赠送的银两,找到并安置了颠簸流离的父母。他像李秉彝那样尽孝道,为父母养老送终。人生的磨砺,度日的艰难,使他一扫昔日洒脱不拘,更加做事稳重,近年来家中也有了些积蓄,但他已年近五旬。这些年,他始终不忘李秉彝的恩德,如今听说京畿周边连年天灾,饥民无数,他牵挂着李秉彝的安危,为了回报搭救之恩,就又回到涿州范阳县。王化云来到东门大街,但见李家大门已油饰一新,敲门后出来一位管家,王化云有些惊讶:“请问此处是李秉彝家吗?”管家答道:“此宅已换了主人,在我们老爷名下已三个多月了。”“那先前的房主去了哪里?”“不知道。”“我是先前房主的至交,有事找他。”“真的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此宅交割房契时,我也曾问他日后哪里高就,他只谢了我一句就走了。”王化云再问街坊四邻,他们也不知李秉彝卖房之后去了哪里。见此情景,王化云只得来到城南当陌村。一打听,李秉彝的老舅已在去年离世了,其他人也不知李秉彝到哪里去了王化云心中凉了半截。他从城南当陌村向北走了约十来里,到了东关村外的李家墓地。


李仪墓地上的小堆封土已无处寻觅,此处已是一片松柏林,有两个小沙弥正在整理树枝。王化云一问才知,李秉彝已把此地捐给清凉寺作了庙产,至于他人去了哪里,寺里则是一点儿不知。王化云木然地站在那里,悲伤不已:“仁兄啊,你莫非真的离开此地了吗?”李秉彝确实离开了涿州范阳县,此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


[后记]2014年,涿州市博物馆建成开馆,一座复制的元代壁画墓展现在观众面前。人们欣赏着墓中精美的壁画,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方知道元代时,这里曾有一位身为儒学名士的孝子。他呕心沥血、尽其所能,为居官廉明的父亲建了一座精美的璧画墓。当观众看到李秉彝题记后人不可将毁,敬启后世知之”时,感慨万千:这是一位孝子对父亲永世牵挂的骨肉之情。这句发自肺腑的重托,至今已近七百年之久。对于真正的元代壁画墓,涿州市已于200210月将其整体搬迁,在异地给予永久保护。李秉彝在天之灵,可以放心了。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光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