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是古代用于束系腰部革带或装佩饰品的钩挂用具,不仅为日常所需之物,更是佩戴者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带钩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组成。其制作原料以铜、铁为主,也有金、银、玉、石等,其中以铜质带钩出土最多。带钩用法分为革带用钩、佩器用钩、佩物用钩与佩饰用钩四种,其中革带用钩为带钩的主要用途,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腰带扣”。
带钩的型式可分为水禽形、兽面形、耜形、曲棒形、琵琶形、长牌形、全兽形、异形共八类,其中以水禽形、曲棒形和琵琶形最为流行。
曲棒形带钩,钩首为螭首,钩体呈均匀的圆柱体,钩钮位于钩体中部。
兽面形带钩,其兽耳窄小,钩体细长,具有秦汉时期的典型特征。
在十分讲究礼仪等级的中国古代,王侯之钩、官宦之钩、百姓之钩,都分得清清楚楚,带钩虽小,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铜质带钩的出现与古代衣冠服饰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春秋之前的衣是上体的“衣”与下体的“裳”分开,到了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的“深衣”,这种服饰制度的变革使带钩开始大量出现与流行。
铜质带钩始于春秋,没落于南北朝,虽然仅仅流行一千多年,但它确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部带钩史,一部文化史,一部春秋战国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