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碑刻文化源远流长。古人或载史纪事,或歌功颂德,多勒铭刻石,流传于世。在种类繁多的碑刻中,有一种碑被称为图文碑,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借图叙事,咏物抒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涿州博物馆内的馆藏刻石“风雨竹”碑就是典型的图文碑。
此碑原嵌于楼桑庙三义宫内的照壁之上,后因征集收藏在博物馆内。此碑长103cm,宽61cm,厚5cm。展板中还展示了图文碑的清晰拓片,我们可以看到碑上刻竹两丛,左为风竹,似在风中摇曳。右为雨竹,犹如暴雨浇淋,故称“风雨竹”。细观可以发现,竹叶组字成诗,读来为一首五言诗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相传此画是关羽身陷曹营时亲笔绘制的。
关羽是蜀汉三杰之一,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间与张飞不打不相识,由此引出刘备一龙分二虎的故事。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刘关张三人情投意合,焚香礼拜,义结金兰。后来在诸葛孔明的辅佐下终创三分天下,而桃园三结义的 故事也因此千古流传,妇孺皆知。三人的忠义之情也成为了别具魅力的三国文化。
而关羽当年在曹营所绘风雨竹也正是为了向刘备表明自己的心意。诗句中的“东君”一词指司春之神,暗喻曹操,诗的大意是:“不感谢春之神的安排,劲竹不因季节变化而荣枯;不必嫌弃竹丛枝孤叶单,它却岁寒不凋,风雨难摧。”这也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真实写照。
关羽身居曹营十二年,虽然受到了曹操的格外器重,但仍时时挂念刘备,因此作画《风雨竹》,以竹之气节载忠义之精魂,表达了他“新恩虽厚,旧义难忘”的思想感情。而关羽在历史上由人到神、由神至帝、由帝至圣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忠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风雨竹”画也因其构思巧妙,成图自然,形态生动,艺术性强,而屡屡被后人勒石成碑,因此得以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