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涿州西南十里远的地方,有个村庄,叫张飞店,又称忠义店。这就是三国名将汉桓侯张飞故里。东汉时,这个村子叫桃庄。张飞与刘备、关羽在自家桃园结义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忠义之名,才更名为忠义店和张飞店的。
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村西曾有张飞庙,庙貌威严壮观。庙旁有张飞储肉的古井。庙内古木参天,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张飞的足迹。张飞的泥塑像威风凛凛,神采飞扬。手持丈八铸铁长矛,挺立在大殿之中。清代诗人曹仁虎的“岩岩庙貌凛眉须,想见雄姿敌万夫”的诗句,使我们领略到当时张飞庙的一些情景。
据传,桃园结义时,张飞为了试探刘备是否真诚,让刘备坐在铺了苇席的井口上。刘备谈笑自若,并未沉落井内,方叹服刘备果然是真龙天子。可惜的是,张飞庙在文革中被拆毁,庙内的断碑残石被弃弃在路旁。庙里那只丈八铁矛也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投入铁炉中。现在仅存的是张桓侯古井遗址和石碑,还有张飞早年那些轶闻旧事。
张飞幼时,家里并不穷,有不少田庄,还有一片桃园。张飞从小和父亲一起宰猪卖肉。他家院子前边有一口水井,是张飞父子夏天存放生肉的地方。张飞性格刚烈,脾气暴躁,不爱读书,常与村内小孩打斗,惹是生非。7岁以后,父亲屡给他聘请私塾先生,都被他气走或赶出家门。为此,父亲常常把张飞反锁在屋内管教。张飞的舅舅李志见张飞年少志高,怕误他前程,就给他引荐了一位叫王养年的武将做老师。王养年原是朝廷命官,懂一些文韬武略。因不满朝廷腐败昏庸,弃甲归田,以课徒糊口。说也奇怪,王养年见到张飞格外喜欢,张飞对王养年也很敬畏,一心踏地地尊师从学。王养年对张飞既教文才,又指武道,张飞进步很快,刚满13岁,就能读《春秋》,览《左传》,精通《孙子兵法》,练就一身好武艺。谁知越懂诗书,明理义,越对世事不平,扬言打平天下救百姓。王养年担心这样下去对张飞不利,就教他练书法画美人来陶冶他的性情。经过3年的言传身教,张飞的书画技巧很有些名声。他的书法独成体统,别具一格。他写的摩崖字为后人称道。清代诗人纪昀有诗“慷慨横戈百战余,桓侯笔札定然疏。哪知拓本摩崖字,车骑将军手自书。”他的绘画,能与汉代画家曹丕兴齐名。《历代画征录》记载:“张飞,汉,涿州人,善画美人。”相传,原来涿州鼓楼北墙的壁画《女娲娘娘补天图》和房树村西万佛阁内的壁画,就出自张飞手笔。
由于张飞专心致志地攻书法,绘美人,性格变得粗中有细。我们从《三国演义》、《后汉演义》中看到的“张飞计捉曹将刘岱”、“张郃智取瓦口隘”、“当阳长坂坡独退曹操百万兵”、“取巴蜀义释严颜”等情节的描写,可知张飞不仅是个雄壮威武,号称万人之敌虎臣,还是个粗中有细、足智多谋的上将之才。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他早年的情操修养和性格陶冶是分不开的。
张飞16岁时,王养年病故。张飞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他的坟前树立了墓碑,碑上写道“王公养年之墓”。这块墓碑早年还在,有人在村外见过。
东汉末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张飞便同刘备、关羽情同手足,恩若兄弟,或征战于沙场,或运筹于帷幄,为汉家三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帐下张达、范强所害。
张飞出征前,常到城西五里外的清水潭中给马洗澡。张飞弃家事国之后,村人把他的洗马处称为桓侯洗马潭。前人吟诗缅怀他道:“铁面丹心上将才,荆襄莽荡阵云开。横矛去佐三分业,无复澄潭洗马来。”
杨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