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
当前位置: 涿州博物馆 >学术研究
我们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节日起源

19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家为追逐利润,普遍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以美国为例,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的巨大愤怒。为了争取基本的生存条件,工人们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当时工人们就提出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1866年9月,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共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以芝加哥为中心,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国劳动节的确立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劳动节的传单,将“劳工权利”“劳工尊严”“劳工神圣”等全新的观念引入中国,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奠定了群众基础。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争取8小时工作日,主题就是“劳工神圣”。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兴高采烈地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

假期将至,疫情未止,提醒广大市民尽量减少室内聚集,做好个人防护,更好地享受美好时光。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故宫博物院 首都博物馆 上海博物光 南京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
馆情介绍 | 陈列展览 | 文物赏析 | 文史随笔 | 学术研究 | 历史文化 | 涿州故事 |
涿州博物馆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0481号  COPYRIGHT(C)2011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建议最佳浏览分辨率:1440*900
博物馆地址:河北省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  E-mail:zhuozhouwenwu@sina.com  TEL:0312-3970023